
花影婆娑,点缀着古巷深院;悠悠侨韵,流淌在阡陌之间。在濠江,一幅“最美侨乡风貌带”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。这条覆盖16平方公里的风貌带正规配资平台,通过总投资超1.4亿元52个项目的有序实施,推进澳头、葛洲、东湖三个侨村提质升级。
重塑侨韵风貌,让乡愁“可感可触”
依托独特的侨乡建筑与历史文化资源,风貌带建设突出做好新时代“侨”的文章,通过修缮侨建、提升风貌、活化利用,让侨韵古韵绽放新生。
东湖社区以“一心一环两轴”规划为蓝图,建起了华侨记忆广场、华侨大礼堂、海员俱乐部等乡愁地标。创新“侨房管家”机制,将百年侨宅“月德楼”打造为汕头首座社区级侨博馆;VR导览架起云端桥梁,让侨房老宅细节在指尖生动重现。目前,社区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、首批“广东美丽侨村”等多项荣誉,成为侨乡文旅新名片。

澳头社区坚持“一环四支点”软硬件同步提升,国际海员俱乐部、粮站青创中心、数字游民公社、废墟艺术公园等新地标串珠成链,20余处“侨”文化宣传设施巧妙融入其中,与升级后的休闲公园、美食街等配套相得益彰,实现了侨韵传承与现代活力的完美融合。

围绕“一线三段”布局,葛洲社区全域风貌提升工程结出累累硕果。绿意盎然、平整畅通的葛兴路、乡前路铺就了侨乡居民温暖的归家路;“侯来任”、商业街与大池周边,“侨”元素点缀其间,韵味渐浓;口袋公园、山顶公园更让居民推窗见绿、漫步赏景。社区在着力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更在点滴细节中涵养了文化品位。

巧植绿意繁花,让侨乡“颜值出圈”
如果说华侨建筑是侨乡的“精神坐标”,那么绿意繁花就是侨乡的“精致妆容”,一个铸就风骨,一个点亮气韵。在区委统战部的发起下,“村村点缀·花样乡村”花卉种植行动在三大侨乡火热铺开。

为实现精准美化,区委统战部牵头各街道、社区专程赴漳州、揭阳、澄海等地甄选花苗,引进了以三角梅为代表的特色花卉。昔日寻常的街巷广场,如今被一片片花墙、一丛丛花路装点一新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市、区妇联组织、市女企业家协会、区总商会、江门潮资企业联谊会等社会力量纷纷响应,在侨村重要节点植绿布景,携手打造“美丽庭院”,让侨乡风貌在花香中不断焕新。截至目前,三个侨村已累计栽植花卉逾6000株,总投入约60万元。
激活文化基因,让活力“生生不息”
风貌带的建设不止于提升“颜值”,更致力于涵养“气质”。通过构建“侨乡+文创+青年”的发展模式,濠江持续唤醒乡土内生动力,让传统侨乡焕发时代新姿。
积极引育专业力量,如东湖社区吸引了职业经理人、高校创客与青年团队等纷纷入驻。咖啡店、文创空间悄然生长;“粤菜师傅”实训基地和学生创业中心夯实根基;海员俱乐部汇聚汕大剧本杀、汕职院旅拍、幼专绘画等青春力量。侨胞IP设计、农产品直播、潮菜培训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,推动本土资源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。

同时,侨青交流亦不断深化,乡情纽带在互动中愈发牢固。香港汕头濠江同乡总会妇委会、“风韵南粤”寻根夏令营等多个团体先后走进东湖,于美食制作中,于英歌舞巡游里,于潮汕剧本杀内,深切感知着侨乡文化的深厚与温暖。此外,香港东湖同乡会、旅港澳头同乡会等社团也多次返乡交流,积极参与家乡建设、奖教奖学等公益行动,以拳拳之心共筑风貌带,让侨乡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、更富人情。
撬动多元业态,让发展“动能澎湃”
东湖社区的振兴实践,生动诠释了环境提质、文化赋能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,是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生动写照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深耕本土特色,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社区巧妙推动空间重塑与业态升级,让曾经的边角撂荒地焕新为疏影休闲庄园等热门打卡地;精心规划的东湖夜市、菊园商业街与“东湖港星空站”多家品质餐饮的落地,不仅点亮了侨乡夜色,更注入了时尚年轻的商业气息。

与此同时,社区以“一朵金菊”撬动产业发展,建成300亩规模化种植基地,实现年产值380万元,带动百余户农户增收。通过举办菊花文化节,延伸开发菊茶、菊酒、菊宴及文创产品等多元业态,成功打通“菊花+文化+旅游+产业”全链条,实现三产高效联动。
从侨房活化建成地标,到花样点缀提升颜值,到文化赋能激发活力,再到引进业态促进发展,“最美侨乡风貌带”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,更重塑了侨乡的文化生态与发展动能。未来,濠江区将继续以侨为桥、以文化人、以景促业,让“最美侨乡风貌带”真正成为留住乡愁、凝聚侨心、促进发展的亮丽名片。
信息来源:区委统战部
通讯员:郭洁平
正规配资平台
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